生活中的"漠视现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3:40:24
并进行评论!!

我看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和漠视现象

  涉及“如何看待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和漠视现象”这个话题,同学们大致是分为“没用”派、“没条件”派和“没兴趣”派三种。

  一、“没用”派:涉猎就好,深学无用;距离遥远,于今无用;糟粕甚多,有害无益。

  同学甲是“没用”派的“先锋”,他说:“其实我真觉得无所谓啦,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意义究竟何在?如果仅仅是‘培养爱国热情’和‘陶冶艺术情操’的话,那么我以为我们已知的少数关键性历史内容就完全可以促使我们达到这个目的了,比如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王羲之书法好,苏东坡擅诗词……这些就够了嘛,我干吗非得知道北京胡同屋檐门槛的具体构造,连门口几头狮子和各自象征什么都弄得一清二楚?如果真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去继续了解其他文化,好歹能够拓宽知识面呢。”

  同学乙表示支持:“我们确实不需要了解得那么繁琐,有很多传统的东西是属于某个特定的时期和年代的,它们于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几乎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就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那么为什么要了解呢?与其去解读这些坟墓中的密码,既乏味又无用,还不如尽多地了解我们现实的社会,真真正正自己创造出新的‘文化’。”

  同学丙补充道:“而且过去的很多文化思想是腐朽的,比如封建的鬼啊神啊,诸如此类的东西不但对我们毫无益处,还容易引发指导性的错误,何苦呢?”

  二、“没条件”派:没时间,没机会,没人支持。

  带着一副厚眼镜的同学丁很遗憾地解释说:“其实我觉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嘛,历史是一面镜子,而文化又是历史的体现和产物,所以学习它们,是知识,更是修养,应当具备甚至必不可少。然而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真正能够有时间有经历全面了解它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学习这种大块头的学问可是需要大块头的时间,否则就是浅尝意义不大。可是我们的学习压力和各种生活压力全都这么大,平时的时间不要说,就是假期也有各种辅导班各种作业搞的透不过气来,所以难得有了一丁点的空闲更会首选休息,都是人嘛!不是我们不想学啊,实在没有这个余力了。”

  同学戊说:“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学习机会,我其实对这个东西挺感兴趣,但是每当我尝试着去接触的时候